![]() 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包括主控MCU模块、电源模块、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以及执行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与各模块电性连接,主控MCU模块与各模块信号连接,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和执行控制模块之间互相独立;主控MCU模块包括UART接口、PCAN接口和若干MCU_I/O管脚,若干MCU_I/0管脚分别与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和执行控制模块的各管脚连接,UART接口通过终端USB转串口设备与终端上位机连接,终端上位机通过终端PCAN设备接插后,经PCAN接口连接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实现了在线测试模式或者以离线测试模式来检测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解决了接线复杂、操作繁琐,增强被测产品的品质,缩短评价周期,提高效率。 公开号:CN214335077U 申请号:CN202022481195.XU 申请日:2020-10-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熊森;钟幸元;陈小龙 申请人:Shenzhen Hangsheng Electronic Co Ltd; IPC主号:G01R31-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环境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 [n0002]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汽车将成为趋势。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对汽车仪表盘的测试方案,但现有技术中测试方案大多是分离式的,不能适应当下智能驾舱一体化产品的验证需求。具体地,当下智能驾舱仪表硬线信号较多,电气参数性能各异,也就存在着接线复杂、操作繁琐,结果无法保存以及效率低下的缺点,因此给测试及生产带来了问题,无法做到高效的全面检测要求。 [n0003]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n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不仅解决了接线复杂、操作繁琐,结果无法保存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增强被测产品的品质控制,缩短了产品的评价周期,提高效率、满足验证和评价车载仪表盘准确显示车辆信息的要求,同时可覆盖到更多的车型,提供测试负载箱的复用率。 [n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设置若干供接插检测的莲花头,以及若干连接到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IT-Master接口。其包括主控MCU模块、电源模块、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以及执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各模块电性连接提供电压,所述主控MCU模块与各模块信号连接提供控制信号,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之间互相独立; [n0006] 所述主控MCU模块包括UART接口、PCAN接口和若干MCU_I/O管脚,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分别与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的各个信号管脚连接,所述UART接口通过终端USB转串口设备与终端上位机连接,终端上位机通过终端PCAN设备接插到两个所述莲花孔后,经所述PCAN接口连接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实现以在线测试模式,或者以离线测试模式来检测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 [n0007] 优选地,所述主控MCU模块进一步包括MCU模式开关管脚和MCU_3.3V电源管脚,所述电源模块包括MCU电源和Relay电源,所述MCU电源与所述MCU_3.3V电源管脚连接以给主控MCU模块提供电压,所述MCU模式开关管脚与Relay电源连接以控制输出电压给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 [n0008]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进一步包括1个保险丝、7个开关管Q1~Q7、4个继电器T1~T4和8个拨动开关K1~K8,所述保险丝的第一端通过拨动开关K1与所述莲花孔连接,7个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均分别与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均连接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1的第1脚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1的第4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2脚通过所述拨动开关K2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5脚通过所述拨动开关K3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ACC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ILL+端连接; [n0009] 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1脚与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4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继电器T2的第3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IGN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4脚与所述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5与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RECERSE端连接; [n0010] 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6的源极均连接到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所述开关管Q5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3的第1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6与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MT_N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4脚与所述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7与所述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MT_R端连接; [n0011] 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与莲花孔和IT-Master接口的AMP_ON+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7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4的第1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4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8与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4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AMP_ON-端连接; [n0012] 所述继电器T1、所述继电器T2、所述继电器T3和所述继电器T4都连接所述Relay电源。 [n0013]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进一步包括4个电阻R1~R4和4个指示灯D1~D4,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Relay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1接地; [n0014]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T1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3接地; [n0015] 所述电阻R4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T2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4接地; [n0016]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2接地。 [n0017] 优选地,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包括10个开关管Q8~Q17、8个电阻R5~R12和10个拨动开关K9~K18,10个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均分别与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10个所述开关管的源极均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SHIELD端连接; [n0018] 所述开关管Q8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9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9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9,所述开关管Q9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0; [n0019] 所述开关管Q10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1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1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1,所述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2; [n0020] 所述开关管Q10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1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1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1,所述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2; [n0021] 所述开关管Q12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2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3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2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3,所述开关管Q1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4; [n0022] 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5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5,所述开关管Q15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6; [n0023] 所述开关管Q16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A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6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7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7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B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7,所述开关管Q15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8。 [n0024] 优选地,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包括10个开关管Q18~Q27,9个电阻R13~R21,1个继电器T5、1个拨动开关K19和1个调节电阻,10个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分别与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对应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18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19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0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7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5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6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开关管Q27的漏极连接,10个所述开关管的源极均与调节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FUEL_SENSOR_GND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5的第1脚与所述开关管Q27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5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19与调节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5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FUEL_SENSOR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5还连接所述Relay电源。 [n0025] 优选地,所述执行控制模块包括25个执行控制单元,每两个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包括1个继电器,共13个继电器。 [n0026] 优选地,每个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包括1个开关管和1个拨动开关,所述继电器的第1脚与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MCU_I/O管脚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接地,所述继电器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对应端口连接。 [n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28] 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设置若干供接插检测的莲花头,以及若干连接到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IT-Master接口,其包括主控MCU模块、电源模块、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以及执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各模块电性连接提供电压,所述主控MCU模块与各模块信号连接提供控制信号,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之间互相独立;所述主控MCU模块包括UART接口、PCAN接口和若干MCU_I/O管脚,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分别与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的各个信号管脚连接,所述UART接口通过终端USB转串口设备与终端上位机连接,终端上位机通过终端PCAN设备接插到两个所述莲花孔后,经所述PCAN接口连接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实现以在线测试模式,或者以离线测试模式来检测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接线复杂、操作繁琐,结果无法保存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增强被测产品的品质控制,缩短了产品的评价周期,提高效率、满足验证和评价车载仪表盘准确显示车辆信息的要求,同时可覆盖到更多的车型,提供测试负载箱的复用率。 [n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n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控MCU模块的电路图; [n00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n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向盘模拟模块的电路图; [n0034]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模拟模块的电路图; [n0035]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执行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n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n0037]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侧”等方位词是针对提供的附图作相对的位置说明,并不是用于描述实际产品特定顺序。 [n0038]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设置若干供接插检测的莲花头,以及若干连接到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IT-Master接口。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包括主控MCU模块、电源模块、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以及执行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与各模块电性连接提供电压,主控MCU模块与各模块信号连接提供控制信号,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和执行控制模块之间互相独立。 [n0039] 请参阅图2,主控MCU模块包括UART接口、PCAN接口和若干MCU_I/O管脚,若干MCU_I/0管脚分别与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和执行控制模块的各个信号管脚连接,UART接口通过终端USB转串口设备与终端上位机连接,终端上位机通过终端PCAN设备接插到两个莲花孔后,经PCAN接口连接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实现以在线测试模式,或者以离线测试模式来检测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 [n0040] 请参阅图2和图3,主控MCU模块进一步包括MCU模式开关管脚和MCU_3.3V电源管脚,电源模块包括MCU电源和Relay电源,MCU电源与MCU_3.3V电源管脚连接以给主控MCU模块提供电压,MCU模式开关管脚与Relay电源连接以控制输出电压给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和执行控制模块。 [n0041] 请继续参阅图3,述电源模块进一步包括1个保险丝、7个开关管Q1~Q7、4个继电器T1~T4、8个拨动开关K1~K8、4个电阻R1~R4和4个指示灯D1~D4,保险丝的第一端通过拨动开关K1与莲花孔连接,7个开关管的栅极均分别与若干MCU_I/0管脚对应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和开关管Q2的源极均连接保险丝的第二端,开关管Q1的漏极与继电器T1的第1脚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与继电器T1的第4脚连接,继电器T1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2与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T1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3与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T1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ACC端连接,继电器T1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ILL+端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继电器T1的第3脚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3接地。 [n0042] 开关管Q3的源极与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T2的第1脚与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继电器T1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4与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Q4的源极与继电器T2的第3脚连接,继电器T2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IGN端连接,继电器T2的第4脚与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继电器T2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5与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继电器T2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RECERSE端连接;电阻R4第一端与继电器T2的第3脚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4接地。 [n0043] 开关管Q5的源极和开关管Q6的源极均连接到开关管Q4的源极,开关管Q5的漏极与继电器T3的第1脚连接,继电器T3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6与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继电器T3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MT_N端连接,继电器T3的第4脚与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继电器T3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7与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继电器T3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MT_R端连接; [n0044] 开关管Q7的源极与莲花孔和IT-Master接口的AMP_ON+端连接,开关管Q7的漏极与继电器T4的第1脚连接,继电器T4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8与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继电器T4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AMP_ON-端连接; [n0045] 继电器T1、继电器T2、继电器T3和继电器T4都连接Relay电源。电阻R1的第一端与Relay电源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1接地。电阻R2的第一端与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2接地。 [n0046] 请参阅图4,方向盘模拟模块包括10个开关管Q8~Q17、8个电阻R5~R12和10个拨动开关K9~K18,10个开关管的栅极均分别与若干MCU_I/0管脚对应连接,开关管Q8的漏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10个开关管的源极均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SHIELD端连接; [n0047] 开关管Q8的源极与开关管Q9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9的漏极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8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9,开关管Q9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0; [n0048] 开关管Q10的漏极与电阻R5的第二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0的源极与开关管Q11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1的漏极与电阻R6的第二端和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0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1,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2; [n0049] 开关管Q10的漏极与电阻R5的第二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0的源极与开关管Q11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1的漏极与电阻R6的第二端和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0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1,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2; [n0050] 开关管Q12的漏极与电阻R7的第二端和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2的源极与开关管Q13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2的漏极与电阻R8的第二端和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3,开关管Q1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4; [n0051] 开关管Q14的漏极与电阻R9的第二端和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4的源极与开关管Q15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4的漏极与电阻R10的第二端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5,开关管Q15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6; [n0052] 开关管Q16的漏极与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A端连接,开关管Q16的源极与开关管Q17的源极连接,开关管Q17的漏极与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B端连接,开关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7,开关管Q15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8。 [n0053] 请参阅图5,燃油模拟模块包括10个开关管Q18~Q27,9个电阻R13~R21,1个继电器T5、1个拨动开关K19和1个调节电阻,10个开关管的栅极分别与若干MCU_I/0管脚对应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18的漏极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19的漏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0的漏极连接;电阻R16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1的漏极连接;电阻R17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2的漏极连接;电阻R18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3的漏极连接;电阻R19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4的漏极连接;电阻R20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5的漏极连接;电阻R21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26的漏极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电阻R14的第二端、电阻R15的第二端、电阻R16的第二端、电阻R17的第二端、电阻R18的第二端、电阻R19的第二端、电阻R20的第二端和电阻R21的第二端均与开关管Q27的漏极连接,10个开关管的源极均与调节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FUEL_SENSOR_GND端连接,继电器T5的第1脚与开关管Q27的源极连接,继电器T5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19与调节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T5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FUEL_SENSOR端连接,继电器T5还连接Relay电源。 [n0054] 请参阅图6,执行控制模块包括25个执行控制单元,每两个执行控制单元包括1个继电器,共13个继电器。每个执行控制单元包括1个开关管和1个拨动开关,继电器的第1脚与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开关管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继电器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接地,继电器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对应端口连接。 [n0055]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执行控制单元所包括的电子器件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实际每个执行控制单元内的每个开关管的栅极均与主控MCU模块的MCU_I/O管脚对应连接,每个继电器的第3脚和第6脚分别与IT-Master接口的对应端口连接。 [n0056]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执行控制模块提供一种实施例,继电器T6的第1脚与开关管Q29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29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29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6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20接地,继电器T6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ECO_MODE_SW端连接;继电器T6的第4脚与开关管Q30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0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0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6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21接地,继电器T6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Safety_belt_Warning端连接。 [n0057] 继电器T7的第1脚与开关管Q3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1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1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7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22接地,继电器T7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Safety_belt_Warning端连接;继电器T7的第4脚与开关管Q32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2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2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7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23接地,继电器T7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Idle_stop_SW端连接。 [n0058] 继电器T8的第1脚与开关管Q33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3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3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8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24接地,继电器T8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SHIFT_UP_SW端连接;继电器T8的第4脚与开关管Q34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4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4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8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25接地,继电器T8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SHIFT_DOMN_SW端连接。 [n0059] 继电器T9的第1脚与开关管Q35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5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5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9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26接地,继电器T9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Charge端连接;继电器T9的第4脚与开关管Q36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6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6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9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27接地,继电器T9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Brake_oil端连接。 [n0060] 继电器T10的第1脚与开关管Q37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7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7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0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28接地,继电器T10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PKB端连接;继电器T10的第4脚与开关管Q38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8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8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0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29接地,继电器T10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FR_DEF_SW端连接。 [n0061] 继电器T11的第1脚与开关管Q39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39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39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1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30接地,继电器T11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Indirect_illumination端连接;继电器T11的第4脚与开关管Q40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0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0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1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31接地,继电器T11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SPORT_MODE_SW端连接。 [n0062] 继电器T12的第1脚与开关管Q4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1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1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2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32接地,继电器T12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SECURITY端连接;继电器T12的第4脚与开关管Q42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2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2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2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33接地,继电器T12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AIR_BAG端连接。 [n0063] 继电器T13的第1脚与开关管Q43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3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3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3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34接地,继电器T13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WASHER_SW端连接;继电器T13的第4脚与开关管Q44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4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4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3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35接地,继电器T13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O/D_mode_SW端连接。 [n0064] 继电器T14的第1脚与开关管Q45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5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5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4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36接地,继电器T14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M_RANGE端连接;继电器T14的第4脚与开关管Q46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6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6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4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37接地,继电器T14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NOT_M_RANGE端连接。 [n0065] 继电器T15的第1脚与开关管Q47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7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7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5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38接地,继电器T15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AT_SHIFT_UP端连接;继电器T15的第4脚与开关管Q48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8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8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5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39接地,继电器T15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AT_SHIFT_DOWN端连接。 [n0066] 继电器T16的第1脚与开关管Q49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49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49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6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40接地,继电器T16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Charge_Connect_detect端连接;继电器T16的第4脚与开关管Q50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50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50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6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41接地,继电器T16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Charge_Plugin_Indicator端连接。 [n0067] 继电器T17的第1脚与开关管Q51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51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51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7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42接地,继电器T17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E_PKB_status_signal_output端连接;继电器T17的第4脚与开关管Q52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52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502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76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43接地,继电器T17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LAMP_R端连接。 [n0068] 继电器T18的第1脚与开关管Q53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53的栅极与MCU_I/O管脚连接,开关管Q53的源极接地,继电器T18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44接地,继电器T18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LAMP_L端连接。 [n0069] 本实用新型根据该电路设计提供一种工作方式,分为在线测试模式和离线测试模式。当处于在线测试模式,外部的终端上位机通过接入终端USB转串口设备与负载箱上主控MCU模块的UART接口连接,实现终端上位机与负载箱上主控MCU模块进行通信,完成测试信号的输出,并配合将终端PCAN设备接插到两个莲花孔后,经PCAN接口连接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完成相关的自动化测试。当处于离线测试模式,也就是没有上位机的参与下,主控MCU模块驱动各模块的开关管,继电器便可实现模拟原车信号的输出,可通过负载箱上的拨动开关来完成相关信号的输出及接收,该离线测试模式仅需要手动完成硬线信号的输入,满足了简单的测试要求。两种工作模式可相互切换,不仅解决了接线复杂、操作繁琐,结果无法保存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增强被测产品的品质控制,缩短了产品的评价周期,提高效率、满足验证和评价车载仪表盘准确显示车辆信息的要求,同时可覆盖到更多的车型,提供测试负载箱的复用率。 [n007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开关管均为MOS管,其附图标记说明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其型号都为一致,不作限定,包括继电器、拨动开关等。上述主控MCU模块中包括MCU芯片,其型号优选为S32K-144。 [n0071]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设置若干供接插检测的莲花头,以及若干连接到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IT-Master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MCU模块、电源模块、方向盘模拟模块、燃油模拟模块,以及执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各模块电性连接提供电压,所述主控MCU模块与各模块信号连接提供控制信号,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之间互相独立; 所述主控MCU模块包括UART接口、PCAN接口和若干MCU_I/O管脚,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分别与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的各个信号管脚连接,所述UART接口通过终端USB转串口设备与终端上位机连接,终端上位机通过终端PCAN设备接插到两个莲花孔后,经所述PCAN接口连接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实现以在线测试模式,或者以离线测试模式来检测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MCU模块进一步包括MCU模式开关管脚和MCU_3.3V电源管脚,所述电源模块包括MCU电源和Relay电源,所述MCU电源与所述MCU_3.3V电源管脚连接以给主控MCU模块提供电压,所述MCU模式开关管脚与Relay电源连接以控制输出电压给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和所述执行控制模块。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进一步包括1个保险丝、7个开关管Q1~Q7、4个继电器T1~T4和8个拨动开关K1~K8,所述保险丝的第一端通过拨动开关K1与所述莲花孔连接,7个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均分别与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均连接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1的第1脚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1的第4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2脚通过所述拨动开关K2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5脚通过所述拨动开关K3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ACC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ILL+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1脚与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1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4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与所述继电器T2的第3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IGN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4脚与所述开关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5与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2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RECERSE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6的源极均连接到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所述开关管Q5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3的第1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6与所述开关管Q5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MT_N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4脚与所述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5脚通过拨动开关K7与所述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3的第6脚与IT-Master接口的MT_R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与莲花孔和IT-Master接口的AMP_ON+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7的漏极与所述继电器T4的第1脚连接,所述继电器T4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8与所述开关管Q7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4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AMP_ON-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T1、所述继电器T2、所述继电器T3和所述继电器T4都连接所述Relay电源。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进一步包括4个电阻R1~R4和4个指示灯D1~D4,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Relay电源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1接地; 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T1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3接地; 所述电阻R4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T2的第3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4接地; 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保险丝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指示灯D2接地。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模拟模块包括10个开关管Q8~Q17、8个电阻R5~R12和10个拨动开关K9~K18,10个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均分别与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对应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10个所述开关管的源极均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SHIELD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Q8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9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9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9,所述开关管Q9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0; 所述开关管Q10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1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1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1,所述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2; 所述开关管Q12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2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3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2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3,所述开关管Q1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4; 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5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5,所述开关管Q15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6; 所述开关管Q16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A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6的源极与所述开关管Q17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17的漏极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STRG_SW_B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7,所述开关管Q15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置拨动开关K18。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模拟模块包括10个开关管Q18~Q27,9个电阻R13~R21,1个继电器T5、1个拨动开关K19和1个调节电阻,10个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分别与若干所述MCU_I/0管脚对应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18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19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0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1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7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2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3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4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5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管Q26的漏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开关管Q27的漏极连接,10个所述开关管的源极均与调节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并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FUEL_SENSOR_GND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5的第1脚与所述开关管Q27的源极连接,所述继电器T5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K19与调节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5的第3脚通过莲花孔与IT-Master接口的FUEL_SENSOR端连接,所述继电器T5还连接所述Relay电源。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控制模块包括25个执行控制单元,每两个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包括1个继电器,共13个继电器。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包括1个开关管和1个拨动开关,所述继电器的第1脚与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MCU_I/O管脚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继电器的第2脚通过拨动开关接地,所述继电器的第3脚与IT-Master接口的对应端口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368932B2|2008-05-06|Testing devic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1280106Y|2009-07-29|汽车总线多路输出转接器 CN214335077U|2021-10-01|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 CN202975121U|2013-06-05|一种基于嵌入式测试的PXIe背板 US20120019278A1|2012-01-26|Testing card and testing system for usb port CN105067908A|2015-11-18|一种通用型组合仪表电磁兼容试验负载装置 CN207924030U|2018-09-28|汽车仪表自动化测试盒 CN101368997A|2009-02-18|一种汽车、摩托车主电缆自动检测台及检测方法 CN210041853U|2020-02-07|一种汽车can/lin总线自动化测试系统 CN106933217A|2017-07-07|一种汽车中央控制单元的自动检测设备 KR101388545B1|2014-04-23|핀 아이디 스피치를 이용한 자동차 와이어 하네스 테스트용 회로 검사 시스템 CN205210211U|2016-05-04|航空电子通用测试平台 CN110118911A|2019-08-13|Usbc电缆测试电路 GB2435966A|2007-09-12|Automotive universal breakout lead CN209994042U|2020-01-24|用于调试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控制器的分线盒装置 CN203178432U|2013-09-04|一种印刷线路板测试装置 CN210038539U|2020-02-07|可适配多种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CN214335172U|2021-10-01|一种汽车转向机ecu漏电测试装置 CN214375211U|2021-10-08|一种端子位置模拟测试系统及端子位置模拟测试装置 CN209765862U|2019-12-10|一种车辆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便携教学箱 CN202563037U|2012-11-28|具有转接器的缆线检测装置 CN209785084U|2019-12-13|汽车行驶记录仪 CN201561855U|2010-08-25|实验台架用整车模拟信号接线装置 CN214540019U|2021-10-29|一种c-box信号转接器 CN213780334U|2021-07-23|一种智能汽车线束检测设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481195.XU|CN214335077U|2020-10-30|2020-10-30|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CN202022481195.XU| CN214335077U|2020-10-30|2020-10-30|一种车载智能驾舱信息系统的测试负载箱|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